為推動黨員教育工作提質增效,進一步增強黨員工作能力,江西省宜春市上高縣創(chuàng)新工作方法,通過夯實陣地建設、拓展培訓方式、豐富師資力量等做法,著力破解黨員教育培訓中的難點堵點,為各地黨員教育工作提供有益借鑒。
發(fā)力陣地建設 解決“在哪學”
日前,在上高縣新界埠鎮(zhèn)桐山村,一場別開生面的黨員教育活動正在舉行?;顒蝇F場,黨員干部通過看紅色電影,寫廉潔家書,重溫入黨誓詞,重走紅軍路,頒發(fā)紀念章等活動,進一步傳承紅色基因,賡續(xù)紅色血脈。
為將紅色資源轉化為黨員教育資源,新界埠鎮(zhèn)依托村內一棟百年建筑舊址,將其打造成集教育、交流、科普、互動、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鄉(xiāng)鎮(zhèn)黨校。黨校內設有紅色大講堂、黨員科普館、教師辦公區(qū)、初心交流室等區(qū)域,可容納近100人??蔀楦骷夵h組織和黨員提供黨史學習教育、政治生活開展、黨內法規(guī)學習、黨課示范教學等服務。
為解決普通黨員培訓陣地問題,上高縣按照“有堅強的組織領導、有規(guī)范的辦學場所、有優(yōu)良的師資隊伍、有完善的運行機制,有足夠的經費保障”的“五有”建校標準,整合黨性教育基地、黨建綜合文化館等,在全縣16個鄉(xiāng)鎮(zhèn)(街道)打造以黨性教育、鄉(xiāng)村振興、紅色人文等為主題的特色黨校,構建全域覆蓋的陣地體系。
依托鄉(xiāng)鎮(zhèn)黨校,2025年上半年,上高縣共開展集中培訓40余期,專題培訓90余場,全縣參加教育培訓的黨員占比達54.31%。
發(fā)力渠道建設 解決“怎么學”
為讓黨員干部及時掌握新政策、新知識和新技能,上高縣創(chuàng)新培訓方式,實施“周二課堂”黨員干部教育賦能計劃,組織各級領導干部、專家學者進行授課。
據統計,2024年以來,上高縣已連續(xù)開辦“周二課堂”73期,覆蓋培訓10萬余人次,內容受到廣大黨員干部的一致好評。
針對不同領域黨員的個性化特點及需求,上高縣組建“微黨課”工作專班,將黨的創(chuàng)新理論和思想智慧同黨員的生產生活、企業(yè)文化等元素相結合,創(chuàng)新開設黨的二十大精神、中共黨史等方面的“微黨課”共108講。
此外,上高縣還設置了“分享會、情景配音、團體減壓”活動等20種教育形式,讓黨員學習活動固定不固化,有聲有形有活力。
發(fā)力師資建設 解決“誰來教”
上高縣各地的自然資源較為豐富,但是如何利用好這些資源,是日常工作中亟須解決的問題。
為有效解決黨員教育誰來教的問題,更有針對性地發(fā)展特色產業(yè),上高縣依托縣委黨校,打造“多元師資”,完善教師隊伍“蓄水池”,切實解決“師資難”問題。
“鄉(xiāng)村振興專家隊”便是這一舉措的具體體現。
為加強分類指導、按需施教,上高縣要求縣級領導帶頭講,結合分管工作進行授課,全面剖析工作重點難點,并提出對策措施;鄉(xiāng)鎮(zhèn)(街道)黨(工)委書記和縣直單位黨委(黨組)書記重點對“招商引資”“鄉(xiāng)村振興”等內容進行專題授課;鄉(xiāng)村振興模范村黨組織書記則側重傳授經驗、傳授技能。
解決了“誰來教”,還要解決“學得好”。為進一步增強教育內容的針對性和實用性,上高縣加強黨員教育全過程管理,建立“訓前問題清單、訓中建議清單、訓后回訪清單”“三清單”管理模式,把“我們要講的”和“你們想聽的”有效融合,形成黨員教育閉環(huán)。
共產黨員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4993號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