路遙(右)在陜北農村走訪(資料照片)。新華社記者張新民攝
《平凡的世界》,這部完成于20世紀90年代初的小說,以現(xiàn)實主義的筆觸刻畫了中國改革開放前后10年間的巨大變化和普通奮斗者的形象。
小說的創(chuàng)作者路遙,原名王衛(wèi)國,1949年12月1日出生在陜西省榆林市清澗縣王家堡村的一戶貧苦農民家中。7歲時,他被過繼給大伯,從此隨大伯居住在百里外的延安市延川縣郭家溝村。
“當時人們的生活都很艱苦,路遙的養(yǎng)父母都是老實、貧苦的農民,在當年吃飯都困難的情況下,還是咬牙湊齊學費,送路遙上了學。”陜西省延川縣路遙故居負責人劉江濤說。
路遙(右)在陜北農村走訪(資料照片)。新華社記者姚宗儀攝
從最初的創(chuàng)作,到中篇小說《人生》,再到史詩般的長篇巨著《平凡的世界》,路遙一生的創(chuàng)作,都深深扎根陜北,從大地汲取營養(yǎng),又把自己奉獻給黃土地。
路遙的好友、中國作協(xié)會員曹谷溪說:“路遙酷愛生他養(yǎng)他的這片土地,愛得如癡如狂。路遙曾說‘我這輩子是離不開這塊地方了,每看到干涸的土地上冒出一個草芽,開出一朵鮮花,我都能激動得淚流滿面’。”
陜西省作家協(xié)會副主席、《路遙傳》作者梁向陽說:“1983年,在《人生》緊鑼密鼓地籌拍電影之際,他又在籌劃長篇小說《平凡的世界》。”
20世紀80年代,中國文壇正處于創(chuàng)作思想的轉型期。“但路遙認為,中國的現(xiàn)實主義文學遠沒有達到應有的高度,作家應該記錄中國現(xiàn)實的歷史進程。他說‘我要背對文壇,面向大眾’。這在當時是很需要勇氣的。”梁向陽說。
1970年,路遙(左)與朋友站在黃河岸邊。新華社發(fā)
創(chuàng)作一部描摹現(xiàn)實的“編年史”作品,準備工作極其繁重。為了創(chuàng)作,路遙閱讀了大量書籍。為了追求真實,他專程到煤礦體驗生活,并多次跟工人一起下礦井。
1991年3月,《平凡的世界》獲中國第三屆茅盾文學獎。路遙在獲獎致辭中說:“只要廣大的讀者不拋棄你,藝術創(chuàng)造之火就不會在心中熄滅。人民生活的大樹萬古長青,我們棲息于它的枝頭就會情不自禁地為此而歌唱。”
高強度的工作,拖垮了路遙的身體。1992年11月17日,路遙在長期與病魔抗爭后,在西安離世。
共產黨員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4993號-1